Image
Image

環境監測報告編制注意事項有哪些?附監測方案內容要點


編輯:2022-05-27 14:29:57

環境監測報告 ???????? 

編制注意事項


1、信息完整、一致

原始記錄要具有原始性、可復現性、追溯性(特別是監測方法、規范),對監測條件有具體要求時應詳細記錄。有些信息作為監測參數可以直接用來計算結果,有的作為監測結果的必須環境條件,可以為監測數據的法律效力提供支持。總之,既要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又要注意原始記錄和監測報告的一致性。

2、數據的邏輯性、相關性

常見問題:監測數據邏輯關系混亂,自相矛盾。

解決措施:對監測報告中涉及的監測數據相關性進行邏輯比較和計算檢查,按照各指標間的相關關系,檢查各指標間的數值有無矛盾之處,將理論值與實測值進行比較;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比對、驗證,找出異常數據及其產生原因,審核其合理性。

3、評價標準需適用

常見問題:選用標準不當、沒有全面理解與正確執行標準。例如:濃度標準和總量標準執行方面已經從單純的濃度控制向濃度和總量相結合的控制方向轉變。另外,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除濃度和排放量限值外,有些標準還制定了管理規定,這些規定作為標準的組成部分具備同等法律效力。

4、監測結果要準確

常見問題: 樣品采集過程、現場質控樣品采集、樣品運輸、貯存不符合監測方法、標準、規范要求,數據處理沒有按規范要求進行數值修約、保留有效數字,對質控措施有效性沒有作出評價,空白值、精密度、準確度指標不符合要求,離群數據未剔除。

解決辦法:對質量控制容易疏漏的環節如采樣、樣品保存、分析、數據處理全過程加強質量管理和監督,對質控指標是否符合監測方法、標準、規范要求進行適當評價,檢驗數據是否離群,對離群數據作適當處理。

5、計量單位、名詞術語規范

常見問題:使用了ppm、ppb 等非法定計量單位;錯誤地使用了法定計量單位符號。

解決辦法:組織監測人員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嚴格按照要求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6、監測報告要合法

監測報告與合同一致性方面常見問題:

監測方法選擇: 選擇客戶指定的方法、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方法。選擇客戶指定的方法,要告知客戶所選擇的方法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標準要求,使用非標準方法時要經過客戶確認。

監測方法偏離: 報告中應列出對監測方法偏離、增添、刪節等信息,并與客戶的書面確認記錄保持一致。

附加信息: 例如,客戶要求對監測結果的不確定度進行評定等信息,監測報告中的不確定度評定結果要符合合同中客戶要求。



如何提高編制水平



環境監測報告的形式要多樣化,內容要豐富,不僅要有準確、翔實的數據,還要有清晰、精辟的評價分析文字,表述要簡潔、通俗,說清監測對象環境狀況及其變化趨勢,道明應采取的對策措施。

1、形式多樣 

監測報告形式不能太過于簡單,不能拘泥于數字型、圖表型、文字型等形式。監測報告制作不僅要向系統自動生成發展,也應加強手工編寫能力水平,提倡制作混合型、綜合型報告,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編制綜合分析演示報告。

2、內容豐富 

監測報告內容應豐富多彩,不僅包含豐富的信息,而且要有圖文并茂的描述,圖、表、文字“三位一體”,體現出技術支持文件的質量價值。報告應具備項目概況、監測原因、適用標準、監測結果、結論建議等內容。同時,應結合當前環境形勢,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監測信息的深度分析和評價,提出實事求是的結論和簡單適用的對策措施。

3、結論、建議精辟 

結論是全部監測工作的總結,整個報告之“魂”,屬畫龍點睛之筆。應在概括監測工作的基礎上,簡潔、準確、客觀地總結監測對象(或要素)是否符合執行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環境影響程度及其變化趨勢,得出客觀、公正的監測結論。

建議是監測結論的組成部分,應根據監測結論,簡要分析產生環境影響的原因,提出應采取的環保措施。建議不僅要針對具體問題給出對策措施,而且要經濟、適用,技術可行。充分體現出環境監測工作測得準、說得清、成果可以用的技術功能。

4、加強審核 

各類監測報告均須經過包括校核、復核、審核三級審核程序。監測報告編寫人員完成編(填)報后,交由第二人校核,數據、資料無差錯后交質量保證負責人復核,監測報告有問題退回進入質量保證體系查原因;沒問題,呈送技術負責人審核簽發。技術負責人對本站發出的監測報告質量負責。在審核過程中,任何一級負責人員無權更改監測報告中的數據、資料和結論。同時,要完善各級監測站質量管理體系。上級有關部門對下級監測站出具的各類監測報告質量要加強監督,組織開展監測站之間監測報告質量監督檢查、能力驗證和水平評比。保障質量管理措施和技術規范落實。逐步有序引進“第三方監督”,提高監測報告“社會公信力”。




注意這些,避免犯錯



監測報告用紙應為A4規格,與國際慣例、文件、檔案標準相一致。紙的質量應滿足在保存期內不會因查閱、復印等正常的操作而破損。無信息欄目應注“以下空白”標記,不留空格。

每份監測報告的封面、正頁和附頁必須加蓋單位業務專用章,整份報告加蓋騎縫章,封面應加蓋計量認證(CMA)章和實驗室認可(CNAL)章,但非計量認證認可項目在使用計量認證章認可時必須明示。

如有分包監測項目,必須在監測報告中明確注明。

如客戶對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有要求,監測報告中還需提供有關不確定度的數據。

編制環境監測報告應做到內容信息完整、格式欄目統一、檢測依據可靠、數據準確翔實、評價及建議表述清晰客觀。




環境監測方案內容




1、監測點位及示意圖

● 廢氣、廢水


外排口監測點位:廢氣排放口、廢水排放口(包括向公共污水處理系統排放廢水的排放口)


內部監測點位:污染治理設施進出口、污水處理站進出口等(根據企業生產過程監控,特定污染物監控等需求設定)


以非特定工業企業為例,某企業有3個工藝廢氣排放口、1個鍋爐廢氣排放口、全廠共1個污水總排口,因此,該企業的外排口監測點位為4個廢氣排口和1個廢水排口;企業需要監控廢氣治理設施的治理效率,因此,該企業設置內部監測點位為廢氣治理設施的進氣口。


● 噪聲


按GB 12348 執行,同時需考慮主要噪聲源距廠界位置、廠界周圍敏感目標等因素


●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及其他環境管理要求設置

2、監測指標(外排口監測點位)

 指標設立的原則


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中明確要求的污染物指標;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中明確的污染物指標;排污許可證中列明的污染物指標;納入相關有毒有害或優先控制污染物名錄中的污染物指標


● 廢氣的主要監測指標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或煙塵/粉塵)、揮發性有機物中排放量較大的污染物指標;


能在環境或動植物體內積蓄對人類產生長遠不良影響的有毒污染物指標(存在有毒有害或優先控制污染物相關名錄的,以名錄中的污染物指標為準);


排污單位所在區域環境質量超標的污染物指標。


●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包括廠界周邊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大氣等環境質量影響


某企業根據環評文件顯示,廢氣排放口1-3排放污染物為顆粒物、硫化物,鍋爐廢氣排放主要污染物為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氣黑度,實際排放與環評一致,因此,上述污染物為該企業的廢氣檢測指標。

3、監測頻次

● 監測頻次確定原則


不低于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等明確規定的監測頻次;主要排放口的監測頻次高于非主要排放口;主要監測指標的監測頻次高于其他監測指標;排向敏感地區的應適當增加監測頻次;排放狀況波動大的,應適當增加監測頻次;歷史穩定達標狀況較差的需增加監測頻次,達標狀況良好的可以適當降低監測頻次。


● 外排口監測點最低監測頻次參照下表


 無組織廢氣監測頻次


鋼鐵、水泥、焦化、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冶煉、采礦業等無組織廢氣排放較重的污染源,無組織廢氣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監測


其他涉無組織廢氣排放的污染源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監測


● 噪聲監測頻次


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監測,夜間生產的要監測夜間噪聲。


● 周邊環境質量影響監測頻次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其批復的明確要求,或涉水重點排污單位地表水每年豐、平、枯水期至少各監測一次,涉氣重點排污單位空氣質量每半年至少監測一次,涉重金屬、難降解類有機污染物等重點排污單位土壤、地下水每年至少監測一次。

4、使用的監測分析方法

● 監測技術包括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兩種,具備自行監測條件的企業可自己開展檢測,不具備自行監測的企業應委托具資質的檢測機構開展監測。


 監測分析方法:參考相關排放標準的規定,同時根據排放污染物濃度的高低,需考慮所采用監測分析方法的檢測限和干擾等因素,選擇合適的監測分析方法。

5、采樣方法與記錄保存

 參照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及其他采樣方法標準執行
 建立并實施質量保證與控制措施方案,以自證自行監測數據的質量。
 記錄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年


編輯:環保365(轉載請注明來源)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圖片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021 山西綠洲陽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晉ICP備19006056號-1 技術支持 - 龍采科技集團